庆城县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庆城羊刀炖 制作技艺
{{likeNum}}
167
为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切实做好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管理和合理利用工作,庆城县文化馆2022年3月根据《庆阳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关于推荐和申报第五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及传承人的通知》(庆市文广旅发[2021]145号)文件精神,按照具有历史、文学、艺术和科学价值且在该领域被公认具有影响力等原则,将已列入县级名录的《庆城土暖锅制作技艺》申报为第五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2022年5月庆政发[2022]14号文件公布《庆城羊刀炖制作技艺》为第五批庆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庆城是周祖农耕文化发祥地之一,具有古老的农耕文化和饮食习俗。由于受北方游牧少数民族饮食习惯的影响,古代庆阳地区,尤其是北部地区的环县、华池一带,牛羊肉也成为日常生中的重要食品。直到今天,环县的羔羊肉、手抓羊肉等,既具有本地饮食文化的特点,又保留了北方少数民族饮食文化的基本特征。
羊刀炖的出现可追溯到中医鼻祖岐伯,那个年代食物短缺,岐伯看到宰羊后羊血被倒掉他觉得很浪费,他就尝试把羊血和面粉搅拌后煮熟食用。后来经过代代改良升级,流传至今。
庆城羊刀炖制作考究、口味精美,可增加热量、补虚抗寒、补养气血、温肾健、防病强身等作用。
羊刀炖好吃,但难制作,要经过接血、兑血、浸血、烩血等四个环节,以兑血最难掌握。首先是接血。把适量的青盐放在瓷盆内,用此盆接现杀的羊血。羊血不能放置过久,最好现接现做。其次为兑血。等羊血未冷之前,将面粉逐渐加入,边加边用小擀面杖朝一个方向搅动,使血与面互相融合,达到稠稀适中,即将擀面杖提起时面血自然流下便可。然后加水,夏季为凉水,冬季为温水,再搅动,搅到面血开始冒白花时,立即将擀杖提出,不可再搅动。兑血的技术要掌握以下几点:一是搅动的速度和次数要适中,或多或少、或快或慢都不行;尤其不能来回搅动,否则这盆面血就不能凝固,也就不能用了;二是水的温度要适中,不能过凉,更不能过热,每个季节都有不同的温度要求;三是加入的面要适量,少了兑出的刀炖会太软,多了太硬,都不好吃。第三为浸血;刀炖兑好后,盆内的刀炖已凝固起来,用勺将疑固的刀炖舀成薄片或用刀在盆内打成块状,再舀人开水锅里煮一下,刀炖定型,这叫浸血。第四为烩血。浸血后,再用羊汤烩。把清油、葱花、各种调料(以花椒为主)放入炒勺里炝出味,放人已浸过血的刀炖和羊汤烩一会儿即可。羊刀炖一般是边吃边烩,一碗一烩。吃时,把烩好的羊刀炖舀在碗里,加入用羊油熟好的辣椒油、葱花、香菜、配上蒜瓣就可食用。
庆城羊刀炖软、润、光、滑,易于消化、老少皆宜,营养丰富,麻辣香三味俱全。羊刀炖是庆城独有的,只有庆城周围的群众会做,也喜欢吃。向南过了驿马镇,向北过了马岭镇,做这种食品的就比较少了。